摘要
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燃煤排放產物的綠色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已成為當下熱點研究問題。粉煤灰是燃煤電廠廢棄物,因其比表面積大、多孔結構等特點,經適當處理后可實現無害化處理,甚至達到“以廢治廢”的目的,在環境修復方面呈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該文就粉煤灰的綜合利用展開論述,介紹了目前粉煤灰在修復大氣、土壤、水環境等方面的機理及研究進展。
在“雙碳”背景下,我國煤炭行業面臨著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轉型,煤炭生產企業正逐步從粗放式向精細化、綠色化轉變。在煤炭資源轉變開發路徑中,綜合利用大宗固體廢棄物等方式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實現資源高效化利用。其中,粉煤灰排放量仍居高不下,不過其綜合利用規模也正在穩步提高中。我國粉煤灰綜合利用率約為69%,主要用于生產水泥、筑路、農業和提取礦物等,對我國實現大宗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現粉煤灰在修復環境方面具有高附加值利用的空間。因此,本文就粉煤灰在空氣凈化、土壤修復和廢水處理等領域的綜合利用及其原理進行概述,旨在為粉煤灰修復環境污染的應用提供參考。
圖片
01 粉煤灰的物化性質
粉煤灰是煤炭在鍋爐中經高溫熔融后,隨煙氣排出的一種粉末狀固體廢棄物。由于煤的類型、產地及燃燒條件等差異,導致粉煤灰的物理性質波動較大。粉煤灰多為灰、黑色的球狀顆粒和無定形粒子,表面粗糙,粒徑范圍在0.5μm~300.0μm,密度介于1.9g/cm3~2.9g/cm3空隙率為40%~50%,比表面積為300m2/kg~500m2/kg。粉煤灰的化學組成以Al2O3和SiO2為主,次有Fe2O3、CaO、MgO等氧化物,主要物相由多孔玻璃體和碳粒組成,結晶相主要為莫來石、石英、赤鐵礦,非結晶相在粉煤灰中占比>60%,其成分主要為玻璃體,所以粉煤灰是典型的火山灰質材料。
02 粉煤灰的改性
粉煤灰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大量的活性玻璃體,且顆粒松散多孔,具有較高的表面活性和吸附性,可用于吸附環境中的污染物。但在生產過程中,部分未逸出的氣體使顆粒形成封閉性孔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粉煤灰的吸附性能。為此,學者們根據目標污染物對粉煤灰進行活化,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兩大類方法,最為常見的是堿激發、堿改性和酸改性等。在堿激發劑的作用下,粉煤灰中的玻璃體溶解,大量硅、鋁氧化物逐漸活化,破壞了硅氧、鋁氧網絡并生成多孔的水合硅鋁酸鹽等產物。這些產物大多呈纖維狀,具有高比表面積和反應活性,可有效去除環境中的多種污染物。常見堿激發劑有NaOH和Ca(OH)2等,同時可輔助如微波、超聲波等改性手段。除了與堿激發劑混合外,利用堿改性劑完全合成粉煤灰基沸石是常用的方式。粉煤灰的化學成分與沸石相似,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可轉化成吸附能力更強、指向性更明確的沸石。而沸石孔道豐富、比表面積大且含有大量酸-堿中心,更具有較優的選擇吸附性和重復利用率。在酸改性作用下,粉煤灰中的Al2O3和SiO2等氧化物溶解生成如Al2(SO4)3、H2SiO3等化合物,這些是易形成絡合物或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合物在吸附中起架橋作用,有助于懸浮顆粒的吸附、絮凝、沉淀;酸洗也能去除粉煤灰表面的雜質,增加孔隙度、粗糙度和比表面積,有助于吸附污染物。
03 粉煤灰在環境修復中的機理及應用
3.1 大氣修復
(1)吸收煙氣氣體。粉煤灰經激發劑處理后形成高活性水合硅酸鈣,可作為煙氣脫硫中的活性SO2吸收劑。粉煤灰的高比表面積為氣固反應提供了足夠的接觸面積,使Ca2+與SO2充分反應,并且粉煤灰的高持水性使濕度增加,加速了表面反應并提高了吸收劑的活性,其反應機理見式(1)~式(3)。DAVINI等在噴霧干燥煙氣脫硫工藝中利用Ca(OH)2與粉煤灰的混合物,脫硫率可達80%~90%。除了混合使用外,粉煤灰也可以合成吸附SOx的沸石,崔同明在煙氣脫硫試驗中對比了6種激發劑下的粉煤灰,其中Na2SiO3·9H2O改性的粉煤灰比表面積提高了近38倍,在最佳工藝條件下SO2累積去除量可達148.536mg/g。李慶繁等發現與焙燒傳統的粘土磚相比,生產高摻量粉煤灰燒結磚也是變相減少SO2排放的方式
NO+1/2O2→NO2
SO2+NO2→SO3+NO
Ca(OH)2+SO3→CaSO4+H2O
除了含硫化物的煙氣,粉煤灰也可以脫除煙氣中NOx、Hg和PM2.5。通常粉煤灰顆粒中有2%~12%的炭未完全燃燒,殘留炭經過活化或改性后,可回收活性炭用來吸附煙氣中的氨氮氧化物。粉煤灰代替活性炭可作為汞的吸附劑,粉煤灰噴入技術進行煙氣脫汞將更具經濟優勢。此外,秦玉珠等利用焙燒高嶺土和酸浸粉煤灰混合制得莫來石陶瓷基體,將其作為PM2.5捕捉劑填充在汽車尾氣過濾器中,發現可有效吸附排放的PM2.5顆粒物。
(2)封存、吸附溫室氣體。經改性劑激活的粉煤灰可合成有特定骨架結構和硅鋁連接基序的沸石分子篩,并且本身含有堿金屬與堿土金屬氧化物,可模擬自然界中的金屬氧化物/硅酸鹽礦物的風化過程,從而實現CO2封存的減排技術。張中華以粉煤灰為原料制備了兩類捕集CO2的吸附劑。一類是水熱合成法得到的A型、X型沸石分子篩類吸附劑:通過物理吸附,CO2吸附容量為169mg/g~223mg/g;另一類是浸漬法得到的粉煤灰負載固態胺類吸附劑,通過胺基與CO2結合介于物理與化學吸附之間,CO2吸附容量為108mg/g~189mg/g。
(3)吸附揮發性有機物(VOCs)。粉煤灰合成的沸石分子篩能產生較大的色散力和靜電力,對屬于極性較強的VOCs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牛永紅等將堿熔融-水熱法制備的粉煤灰沸石分子篩作為吸附材料,對含有極性碳氧基(C=O)基團的甲醛進行室內空氣凈化測試,結果表明,當甲醛濃度為0.75mg/m3時,粉煤灰沸石分子篩能長時間保持80%以上的脫除率,且吸附性能優于4A沸石分子篩。竹濤等研究發現在吸附VOCs試驗中,通過粉煤灰提鋁殘渣制備的13X分子篩,吸附容量高于煤基顆?;钚蕴?,且VOCs分子極性越大,吸附容量越高。
3.2 土壤修復
(1)鈍化重金屬。粉煤灰可通過離子交換、化學沉淀和表面絡合等多種機理共同作用,鈍化土壤中的重金屬,減弱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性和生物毒害作用。粉煤灰顆粒比表面積較大并含有部分如羥基、羧基等含活性基團,具有較強的離子交換吸附性能,因而對土壤中的Pb、Cu、Zn、Cd和Cr均有較強的吸附性能。此外,在重金屬離子濃度低時,粉煤灰中的CaO、MgO與土壤中重金屬結合生成鐵錳結合態,易發生表面絡合沉淀;在重金屬含量較高時,粉煤灰中的堿性物質使pH升高,形成氫氧化物,并與大量的SiO2、Al2O3形成共沉淀。為進一步提高吸附容量,合成NaA型等沸石或加入CaO、NaOH等堿改性劑的方法對土壤中的重金屬鈍化效果都有良好的表現。
(2)平衡酸堿度。粉煤灰可改善土壤的酸堿度,主要取決于土壤和粉煤灰pH值、土壤的緩沖能力和粉煤灰的中和能力。粉煤灰的pH值范圍為4.5~12.0,酸性粉煤灰中的三氧化物水解時,形成不溶于水的氫氧化物和可水解的酸,能降低堿性土壤的pH值;堿性粉煤灰中的堿性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堿,快速釋放出Ca2+、Na+、Al3+和OH-等,能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ANGIN等在鹽堿化土壤中施入適量的粉煤灰,發現土壤的鈉堿化度、電導率降低,土壤的滲透性得到增強;但過量施入時,鈉堿化度不受影響,滲透率反而降低。
3.3廢水修復
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現改性后的粉煤灰也能有效修復廢水,目前主要用于以下4種廢水的處理。
(1)含油廢水。含油廢水中多為水溶性低的非極性有機物,易擴散穿過吸附劑外表面薄膜后進入孔隙,因此粗糙多孔、比表面較大的粉煤灰可吸附COD、石油烴等物質,并且改性粉煤灰具備吸附、絮凝、共沉淀等作用,可以提升吸附效果。秦蘭蘭等用5種改性粉煤灰處理采油廢水時發現,酸浸粉煤灰生成了具有較強吸附、凝聚作用的無機鹽和具有混凝吸附作用的硅酸凝膠,所以酸改性粉煤灰的去油效果整體優于堿改性。
(2)工業廢水。粉煤灰對印染廢水、焦化廢水中的有機化合物也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侯芹芹等模擬有機印染廢水的吸附實驗,超細研磨的粉煤灰對甲基橙、堿性品紅、酸性品紅和孔雀石綠的去除率均可達97%以上。杜繼偉分別用堿改性劑、堿助劑、酸改性劑制備改性粉煤灰,3種材料對含酚類焦化廢水的吸附率均達80%左右。
(3)無機廢水。改性粉煤灰通過絡合、沉淀和離子交換等作用,可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氨氮、磷、氟等無機陰離子。陳爽等制備質量比為m(粉煤灰)∶m(活性底泥)∶m(石灰石粉末)∶m(鐵粉)=50∶40∶5∶5的粉煤灰陶粒并用于模擬凈化水產養殖污水,當氨氮、總氮、總磷質量濃度分別為50mg/L、55mg/L、20mg/L時,最大去除率分別為98.67%、93.80%和45.35%。丁佳棟等進行處理低濃度含磷廢水時,對粉煤灰分別進行熱、酸、堿、鹽和稀土元素改性,結果表明,氫氧化鈉改性的粉煤灰對5mg/L含磷廢水的吸附效果最佳,靜態吸附12h后的去除率可達95%。
(4)重金屬廢水。與修復重金屬土壤的作用機理相似,粉煤灰對廢水中的Pb、Ni、Cr、Cu、Cd、Hg和As等重金屬都有一定的去除能力,甚至能吸附如Cs、Sr等放射性金屬。羅潔等利用粉煤灰凝膠性能的特點并合成高離子交換容量的A型、I型沸石,在分離富集Sr2+、Cs+的試驗中發現,合成沸石對Sr2+、Cs+主要通過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理論最大吸附量達87.20mg/g和106.10mg/g。
04 結語
粉煤灰對大氣、土壤、水環境中的部分污染物均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但與其他吸附劑相比,取決于材料的成分和處理方式。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提取未燃碳合成活性炭等方式都能有效提高粉煤灰的去除效率和吸附能力。但粉煤灰仍存在只能吸附處理污染物的技術局限,為達到完全降解污染物,當下熱點研究方向是以粉煤灰為載體負載其他降解材料,或是考慮聯用其他降解技術等。但目前為止,考慮到改性成本較高、吸附效能待提升、相關設備待研發和安全性等問題,其高附加值利用方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實現工業規模的應用仍有一段距離。
來源:粉煤灰產業聯盟